今天重点讲讲各位小伙伴最关心的问题,私域流量之社群玩法到底具体应该怎么操作?!
第一步:设计
社群运营四步法的第一步就是设计,设计群的愿景、权益和门槛。在具体创建社群之前,运营人必须先明确你建群的目标,用户进入社群之后的权益问题,以及用户入群的门槛。
愿景: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有愿景,社群也是一样。你可以理解为就是我们常说的slogan,例如:抖音的“记录美好生活”等。
权益:权益通常包含内容类、社交类和服务类这三个部分。
内容类权益就是为用户提供独家、稀缺的内容,比如具体某个独享的产品价格、课程试听等等;社交类权益就是通过社群去帮助用户链接某种社交去求,比如资源、人脉等,最常见的就是招聘群、相亲群、商务合作群等等;
门槛:社群运营最大的忌讳其实就是无门槛的运营。设置门槛,不单可以过滤非目标用户,还能最大化提升用户的配合度。社群门槛的设计,最常见的就是价格,即入群需要收费,知识付费类社群用的最多。价格门槛的设置,对于运营团队而言可以明确社群的商业价值,也能获得足够的成本来进行维护,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后续收益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。而对于用户而言,因为有了价格门槛,也会产生足够的期待感,提前预设让用户愿意花更多时间,而且因为沉没成本的原因,让用户可以持续坚持。
除了价格外,门槛设计上还可以有身份门槛、动作门槛等。比如身份门槛,就是需要有一定的身份才可以入群,比如车主群、校友群、供应商群等等。动作门槛顾名思义就是需要用户首先完成某个动作才可入群,例如申请书、活动海报的转发、调研报告填写等等。
第二步:搭建成员机构和成员关系
不可否认,社群其实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,也是一个小帮派。所以社群需要搭建组织,社群关系的强度=利益关系强度+情感关系强度。所以需要注意社群机构可不是只有群主和群员这两种关系的。我们可以大致把社群成员划分为以下4类:
1:实权派(群主),拥有社群的最高管理群,可以说是整个社群的灵魂人物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所谓实权≠强权。不要把社群搞成群主的一言堂,尤其是倡导分享类的社群;
2:大管家(管理员),根据群成员的总数,可以适当设置多名。大管家是社群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,核心工作是为了维护社群的日常管理,服务于社群成员。最好的社群关系中,大管家和群主是可以相互“制衡”的;
3:隐藏大佬,任何一个社群最好都有一个隐藏大佬。主要就是社群内容的主心骨,在内容、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。这种权威体现在潜水依然有足够的威慑力;
4:骨干精英,区别于隐藏大佬,骨干精英的活跃度相对较高,在专业领域中也具备一定的信服力。骨干精英可以说是社群价值内容的核心贡献值;
第三步:新用户进群破冰
一个新用户进群以后的第一天,往往决定了这个成员未来在社群内的活跃程度,所以运营人在设计新用户进群破冰时要格外的重视。
1、群主个人背书=情感账户,很多学习、知识分享类群很多时候都是利用某位大咖来进行引流建群的。例如像运营圈子、三节课等,主要就是靠小马鱼、黄有璨等运营大咖,作为卖点,通过个人IP包装,来引流;
2、微信群名,千万不要小看群名称,优秀的群名往往能够第一时间吸引人。而群名称一般以主题明确、风格明确、引人好奇或者主题明确、利益点明确、玩法明确这两个维度来定;
3、群规则设计,群规的设计有很多技巧,这里不多阐述,只需要记住切忌太长、太过复杂即可;
4、群内前20条消息,新人进群后一般前20条互动消息可以让用户决定要不要在群里活跃的重要条件,所以这里一般会设置具有个性的欢迎语、新人问好红包等。这个就需要运营人员根据自己企业来确定了。
第四步:有效的社群活跃技巧
社群有排行,给用户持续动力
社群有爆款,可以让用户装逼
社群有细分,让用户到小群去
社群有换血,淘汰不合格用户
社群价值观,让用户看到成长
社群活跃度到底和什么有关系
社群有仪式,让用户迷上你
社群有事干,为用户创造价值
社群有互动,让用户持续付出
社群有KOL,让用户看到他们
社群有积分,能够持续自运行
以上就是私域流量之社群运营的四步骤。没有太多具体的玩法、套路,看上去似乎也很简单,但却是所有社群运营的核心基础。很多运营人、企业会过度追求各种玩法、套路,但是如果一个社群基础没有做好,再好的玩法也做不长久。
随着我们的【私域流量研习社】知识星球队伍逐渐强大,为了更好为知识星球用户服务,星球已调整到499每年。(微信好友优惠价299/年 目前还有几个名额)
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
申请免费使用